流芳园位于株洲荷塘区荷塘铺,始建于1987年,占地32亩。民国三十年农历8月7日,日军从浏阳、平江出发,突袭株洲,路经荷塘铺,中国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六师正在挖防御工事的新兵三百多人惨遭杀害,百姓亦死数人。后将阵亡壮士和群众埋于右驿道旁的火把差地,俗称“千人堆”。
1986年,株洲政协会议提议修复“千人堆”,将“千人堆”所在地辟为市纪纪念性公园,定名“流芳园”。
公园分为纪念区和休闲娱乐区两个部分,纪念区包括纪念广场、烈士群雕、纪念馆、纪念墓等,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场所。
流芳园纪念广场
位于入园左侧山坡上,占地700平方米,全麻石构筑,四周栏杆刻有精美的故事场景浮雕。纪念碑高11.3米,最宽处2.4米,重75吨,整石结构,刻“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九个大字,为原省委副书记文选德所撰写。碑体保持了开采时的原貌和石材粗犷的原质,顶端有一斜切,右侧中部向外突出,象一把大刀。此碑从其高度和重量上享有“中南第一碑”的美誉。
流芳园纪念馆
“流芳纪念馆”的门匾由李铎将军所题写,为两层坡屋顶结构。一楼展出为反映纪念墓历史史实以及抗战时期株洲见闻;二楼展出为株洲籍革命名人的风采,分为党政英才、将军雄姿、革命英烈、民国先觉四个部分。展品以图片、实物等为主。馆内还设有电影放映厅,逢双休日、节假日,纪念馆对外免费开放并播放爱国主义教育影片供游人观赏。
纪念墓
始建于1941年,当时由当地乡民用三合土所建,坟前立有石碑,阴刻楷书:"抗敌阵亡,此土忠烈,中华民国三十年冬本乡士民公立"。后随着岁月的流逝,风雨侵凌,碑帽和碑座流失,墓堆渐平且杂草丛生,几近烟没。90年代重修后也甚是简陋,用水泥砌成一半球形,直径不到3米。2003年对其进行扩建,墓碑采用原碑,但新增了碑帽和碑座,墓的直径增至6米,麻石筑成,四周植以高大苍翠的龙柏,显得庄严而凝重。1995年5月被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建有荷塘抗日阵亡将士墓的株洲流芳公园于2010年7月被湖南省委宣传部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烈士群雕
坐落在公园正门口,高4.5米,宽8米,采用赭红色的石材,七位抗日军民或举刀相向,或跳跃冲杀,或怒目以视,动作、神态皆惟妙惟肖,反映了“英雄如山、气势如火”的战争场景,为我市具代表性的大型石雕作品。
2004年,一架由广州军区捐赠给市青少年宫的曾参加过多次战争的退役飞机在我园落户,为公园新添了教育实物材料。目前,每逢清明,以及抗战有关纪念日前来公园进行有关纪念活动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学生以及普通市民等每年可达10万人次。
园内有开放式游泳池一个,每逢夏季开放;茶馆一座可供垂钓、品茗、就餐;儿童游乐场内有健身木马、旋转飞鹰、翻滚列车、气垫床、电瓶车等游乐项目可供儿童玩乐。同时,公园秀丽的风景、清新的空气也吸引了众多市民在双休日前来游憩。
公园绿化景观丰富,园内充分利用色叶植物、草花、景石等营造轻松明快的休闲气氛。如以古银杏(树龄560多年)、古桂花及古桩盆景来丰富园内植物景观,辅以大面积的草坪、小型花坛、花带,加之天香斋、芳沁亭、流清桥及腰弧形游泳池,既提升了公园品位和档次,也赋予游园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的古典意境。使游客在游览公园美景时,不仅能感受到园林艺术的雅致,也能品味到古典文学的意境,情景交融,别有情趣。
每逢清明、以及抗战相关纪念日,前来公园瞻仰革命先辈,进行纪念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的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大中专院校和中小学校学生以及普通市民等每年近15万人次,流芳公园已经成为株洲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