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陵,残碑断碣里的千年修补史

  • 2021-08-27 16:18
  • 来源 : 文旅株洲
  • 阅读:1498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633.jpg

△ 炎帝陵阙门


洣水汤汤,鹿原苍苍。

巍巍古陵,赫赫农皇。

......

炎陵县城西19公里处的鹿原陂,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炎帝陵,自宋太祖乾德五年(967)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陵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636.jpg

△ 炎帝陵殿


1984年,炎陵当地文物部门在鹿原陂附近村落发现一方古碑,碑文“炎帝神农氏之墓道”八字,榜书隶体阳刻,下款楷体阴刻,因碑面损毁严重,仅存“县沈道”三字。据文物工作者考证,此碑下款应为“道光七年知县沈道宽立”,系清道光年间酃县知县、知名书家沈道宽所立,原置于炎帝陵墓道之前,清同治版《酃县志》有载,也不知何时散落于民间,至此才重见天日。

 

■ 千年修补史


据史籍记载,炎帝陵在西汉就已有陵,汉高祖五年,即公元前202年,因茶乡之鹿原陂有炎帝之陵,以陵名县,而设置茶陵县。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641.jpg

△ “邑有圣陵”摩崖石刻


炎帝陵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则始于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炎帝“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崩,葬长沙”。之后记载较详细一些的就是宋代罗泌所著的《路史》了:炎帝神农氏“崩葬长沙茶乡之尾,是曰茶陵,所谓天子墓者”。之后,王象之编著的南宋地理总志《舆地纪胜》记载更为具体:“炎帝墓在茶陵县南一百里康乐乡白鹿原。”

炎帝陵最早建陵庙,是在宋太祖乾德五年,即公元967年。宋太祖即位之后,派遣使者在茶陵鹿原陂寻觅到炎帝陵,即在陵前修建庙宇、肖像而祀。自此之后,炎帝陵前香烟缭绕,炎帝陵殿日益辉煌。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645.jpg

△ 炎帝陵牌坊


元、明、清三代,蒙、汉、满三个不同的民族统治着中华大地,他们都敬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历史留下了他们祭祀炎帝陵、修葺炎帝陵的记载。元代一百余年间,多次派员祭祀炎帝陵;明太祖朱元璋登基之后,即派员整修炎帝陵,之后200年间,明代又两次大修炎帝陵;清代修得更多,200多年里,九修炎帝陵。

民国期间,地方政府层曾主持4次整修炎帝陵,其中以1940年整修最为成规模。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648.jpg

△ 九鼎九簋


新中国成立后,炎帝陵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54年除夕,香客在祭祀时不慎失火,炎帝陵主殿和行礼亭全部被焚。剩下朝房、碑房、午门以及围墙等,也在“文革”期间多次被破坏。

1984年8月,株洲市成立修复炎帝陵筹备委员会。1986年6月28日,举行修复炎帝陵工程动工典礼。1988年10月,炎帝陵主体工程及四周围墙均按清代风格修复竣工,并适当扩大了建制。同年11月,修复后的炎帝陵正式对外开放。

 

■ 古碑如今做墓碑


还是几年前去过炎帝陵,旅游大巴把我们撂在陵园前的广场上,拾阶而上,迎面是高耸的午门,戟门和掖门分列左右两旁,红墙壁立,雄伟庄严。午门后是江泽民同志1993年9月4日题写的“炎帝陵”汉白玉石碑,石碑两侧,分立着神鹰和神鹿石雕。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655.jpg

△ 炎帝陵午门


绕过石碑,通过长长的庑殿式建筑行礼亭,便到了炎帝陵园的主体建筑神农大殿,内里供奉着左手握稻穗、右手拿灵芝、膝前放着药篓的炎帝神农氏的金身坐像。

大殿后面是四角攒尖的墓碑亭。亭中矗立着汉白玉石墓碑,“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飞扬的大字,是1987年进行炎帝陵修复工程建设时,由胡耀邦同志所书写。墓碑亭后面便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寝。陵寝前方,另立一方石碑,嵌于墓冢外围青砖砌成的护坡上,上书“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金漆大字,正是前文提到的那方清道光年间酃县知县沈道宽所题古碑。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659.jpg

△ 墓碑亭


墓冢后方,修建有御碑园,陈列了历朝历代皇家祭祀炎帝的祭文碑51块(其中明代13块,清代38块),遗憾的是,这些御祭碑文并非原物,而是1997年御碑园修建时,从同治版《酃县志》里录出祭文复刻,另刻宋、明、清、民国及建国后重要纪事碑文5块,合为56块,寓意56个民族亲如一家。


■ 仅存的残碑断碣


并不是所有碑刻都是复刻的,在行礼亭一侧的厢房里,还存有四方御祭文碑的原物,分别是两方康熙年间的,和两方乾隆年间的,保存基本完整,可辨可读,只是断裂处有文字洇失,可与清同治版《酃县志》里所录御祭碑文比对阅读。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703.jpg

△ 陵殿—炎帝陵碑


四方御祭碑文之外,尚有四方杂碑。一是1987年重修炎帝陵记事碑;一是清道光年间酃县知县沈道宽所题“飞香旧迹”碑,原置放炎帝陵飞香亭内,后流落民间,炎帝陵重修后寻回;一是炎帝陵纪念林碑,阴刻隶书八字“林子超纪念林”,下款阴刻行书“薛岳敬题”,系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字子超)拨专款在炎帝陵周边营造杉木林264亩,竣工后,主其事者薛岳在此修建“林子超先生纪念亭”,此碑即植于亭内;一是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重修炎帝陵碑,记薛岳主持修复炎帝陵事——

1940年,抗战正酣,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政府主席的薛岳,为防患于未然,决定将湖南省政府暂时迁往东南边陲的炎陵(时称酃县)。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707.jpg

△ 五谷柱


在营建省府住宅过程中,主事人见炎帝陵年久失修,破败不堪,报请薛岳批准,省政府拨专款进行修葺。这次修复,完全由省政府直接负责,所有工匠都是从省城请来的,其中不少师傅手艺高超。修复范围主要是更换部分木质构件如檐梁、门窗等,同时全面进行油漆、粉刷、绘画等工程,并在午门前增设四个石雕狮子。经三个多月的努力,炎帝陵殿修葺一新。同时,为了祭扫陵庙方便,省政府还拨专款修了一条全长60多公里的从茶陵到炎陵的直达公路。

微信图片_20210827152712.jpg

△ 御碑园


如今,这四方御祭文碑并四方杂碑均存放于炎帝陵大殿一侧的碑房中,亦对游客开放,炎帝陵悠长久远的历史除了载诸笔墨,亦有部分实物以为佐证,于后人而言,也算是一种幸运了。

相关阅读

株洲美术馆党员干部一线战“疫”

株洲市全民健身、体彩党支部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践初心、担使命

市图书馆延长闭馆时间通知

相关活动

【活动预告】9月17日相约九畹书院!一起来聆听余三定讲述《我看株洲文学创作》~

【活动预告】“戏曲进校园”活动即将开启,快来预约吧!

【展览预告】“长江颂”百位长江流域书法名家作品(株洲)巡展

相关场馆

广运游泳馆

株洲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乒乓球馆

株洲市第二工人文化宫羽毛球馆

0条评论
回复

路飞
25分钟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