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株洲博物馆里的“虎”文物

  • 2022-02-21 09:37
  • 来源 : 文旅株洲
  • 阅读:1070

2022年恰逢壬寅虎年,有关于虎,我国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肖习俗和极具特色的虎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物遗存。


株洲博物馆里也有许多关于老虎的文物,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现在,类型包括铜器、玉器、陶瓷器、金银器、织绣等。近日,株洲晚报记者走进株洲博物馆,为您细数博物馆里的“老虎”,直观了解老虎对于株洲这片土地的影响,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微信图片_20220221085738.jpg

新石器时代虎骨标本。

新石器虎骨标本


这是株洲出土的首个关于老虎的文物,一块华南虎趾骨骨头的标本,长5厘米,出土于茶陵县独岭坳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距今已有7000多年。


7000多年前的株洲古人类,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该遗址不仅出土了虎骨、鹿角、熊牙等动物骨骼,还有房子、墓葬、灰坑、灶等遗迹,以及大量的陶器、石器和人工栽培的水稻标本。


考古人员介绍,当时株洲古人类在水稻栽培的同时,渔猎采集仍然是当时最重要的生产方式,虎骨标本便是那个时代渔猎采集生产的实物证据。

商代象尊


这是株洲出土的最为知名的文物,曾经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出现过。1975年出土于醴陵市狮形山,属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的鸟兽形青铜器,是一件器形构造及纹样设计都独具匠心的盛酒器,为商周时期青铜器中罕见的珍品。


象尊高22.8厘米,长26.5厘米,宽14.4厘米,重2.78千克,象尊纹饰极为精美,通体云雷纹,器身雕刻共有20多只动物,造型生动形象,与象和谐统一,表现出很高的雕刻技术,充满了神秘感。


尊是古代一种盛酒的酒具,也是祭祀礼仪中常用的盛酒礼器之一。象尊上的动物群纹样是当时商周百姓“神人以和”思想的结晶,其象鼻纹样有一只老虎,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图腾“猛虎”的崇拜。


这件象尊标志着湖南地区在商代时青铜器工艺已日臻成熟,贵族对青铜器的要求不再只满足于实用功能,开始重视其视觉上的美观,追求繁复的纹饰表现,促使商代青铜纹样艺术形式快速发展,成为展示商代宗教信仰和艺术审美的典范。

 

微信图片_20220221085743.jpg

龙周铜虎

 

龙周铜虎


株洲博物馆收藏了一对小铜虎,这对铜虎在2006年出土于攸县鹅公岭,属于东周时期越人所制的一种镇器,或者装饰器。这对铜虎长2.6厘米,高1.4厘米,黄铜质地,小巧玲珑,所制铜虎呈伏姿,昂首垂尾,虎身饰有卷云纹。


尽管这对铜虎体积不大,但材质优良,造型精美,铸造工艺精湛,其造型以简驭繁,气韵生动,不仅说明当时生活在株洲的越人对虎的观察相当仔细,也表明虎的形象在越人心目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考古专家介绍,这对铜虎是当时越人的生活用具,越人有将生前生活所用之物随葬的习俗,可想而知这对铜虎应该是颇受墓主人的喜爱,给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情趣。当然,这对铜虎也反映了当时越人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楚越文化的交融。

 

微信图片_20220221085746.jpg

东汉“张氏作”龙虎纹铜镜。

东汉“张氏作”龙虎纹铜镜

株洲博物馆收藏了多面东汉时期的龙虎纹铜镜,做工最精美的莫过于这面“张氏作”龙虎纹铜镜。


这面铜镜直径12.5厘米,重488克,背面中心为一个大型圆钮,圆钮周围采用高浮雕工艺,铸了一龙一虎环钮对峙,龙虎皆张口露齿,附近纹有卷云纹,纹饰生动,铸造精美。


铜镜背面还有一圈文字,开头就是“张氏作”字样,说明该镜子为张姓工匠所制,故名东汉“张氏作”龙虎纹铜镜。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象征意义,虎形纹饰从国之重器到寻常用品都有运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化,千姿百态的虎形器物,脱离了野性,融入了细腻的人文关怀,少了一份神秘,多了一份亲切。虎的形象从神坛逐步走向世俗,走进了百姓生活。


龙虎纹铜镜是东汉时期铜镜的杰出代表,也是将高浮雕的铸镜工艺发挥到极致的一个镜种,它的兴盛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尤其是铸造业的发展和繁荣。

 

微信图片_20220221085750.jpg

东晋青瓷虎子。

东晋青瓷虎子

株洲博物馆收藏了多个虎子,其中东晋青瓷虎子最为精良。该虎子1983年出土于龙头铺,高16.8厘米,最大腹径21.1厘米,此器物体型扁圆,壶口之上附一虎头,虎头有长耳,提梁似拱桥,后部饰有一尾,弯曲自然,似鼠尾巴。


虎子起源于战国,风行于两汉魏晋南北朝,因其口部似张口的虎首,背有提梁,其形如虎而得名,融装饰与实用于一体,为一种盛器。关于其用途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溺器,一说是水器。


到了唐朝,虎子就消失了。原因是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叫李虎。一国君王的名字,以及他的祖父名字需要避讳。于是,虎子不能再叫虎子,改名为“马子”,“马子”好像不太好听,慢慢地,人们就把便器叫做“马桶”,并传承至今。

 

微信图片_20220221085754.jpg

民国鸟兽花卉棉布虎头帽。

 

微信图片_20220221085757.jpg

民国虎头童布兜。

 

微信图片_20220221085800.jpg

民国虎头童布鞋。

民国虎头童布鞋、虎头童布兜、鸟兽花卉棉布虎头帽


虎头童布鞋、虎头童布兜、鸟兽花卉棉布虎头帽等虎头鞋帽是我国传统手工艺品,清末至民国年间,在株洲地区非常流行,哪怕现在,偶尔也能在湘东的农村集市上看到。


株洲博物馆收藏的民国时期的虎头童布鞋、虎头童布兜、鸟兽花卉棉布虎头帽,因衣帽上的纹饰状如虎头而得名。憨态可掬的虎头鞋帽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是当时人们为孩子求吉的物件,主要是初生的婴幼儿穿用。


这些虎头衣帽均为手工制作,上面的老虎纹饰突出了虎的粗眉、大眼、长鼻、宽嘴、飘须、竖耳、“王”字额等特点。古人说,老虎作为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所以人们认为戴上虎头帽、穿上虎头鞋能驱鬼辟邪,除灾消厄,而且人们认为“虎”有虎虎生威、虎头虎脑之意,觉得这样能保佑孩子健康成长。

相关阅读

株洲美术馆党员干部一线战“疫”

株洲市全民健身、体彩党支部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践初心、担使命

市图书馆延长闭馆时间通知

相关活动

【活动预告】9月17日相约九畹书院!一起来聆听余三定讲述《我看株洲文学创作》~

【活动预告】“戏曲进校园”活动即将开启,快来预约吧!

【展览预告】“长江颂”百位长江流域书法名家作品(株洲)巡展

相关场馆

广运游泳馆

株洲市第二工人文化宫乒乓球馆

株洲智慧健身紫竹茗园店

0条评论
回复

路飞
25分钟前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