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
道佛胜地“小南岳”
简介
云阳山地处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武功山系,由云阳山、天堂山、杨柳山、岩鹰嘴等几大山头组成,最高峰天堂山海拔1130米,最低海拔仙人湾110米,相对高差1000余米。云阳山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形多样,差异明显。海拔500多米的云阳仙一带,在炎热的夏季气温保持25℃。宜人的森林气候,是游人避暑消夏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云阳山山高谷深,溪河纵横,有大小溪流10余条。湘江一级支流米水流经公园15千米,年平均流量每秒134.57立方米,终年通航。
Two
神农百草尽在茶祖
简介
中华茶祖印象主题公园占地面积250亩,工程分景观园区、茶文化博物馆、茶祖印象会所三大部分,重点展示茶祖伟业和中华茶文化发展史,让游客在轻松快乐的休闲观赏中感受茶祖伟业、感悟茶文化,强化和突出茶陵县是茶祖文化的发源地。
Three
镇守一方的南浦铁犀
简介
"南浦铁犀"俗称"茶陵铁牛"是茶陵八景之一,位于茶陵县城南古城墙外洣水河畔。南宋绍定五年(1232),茶陵知县刘子迈因"江水荡决南城",遂"铸铁犀数千斤置岸侧压之"。犀高1.1米,长2.1米,宽0.8米,重约3.5吨,系用亚共晶白口生铁分三次浇铸而成,其状似牛,俗称"铁牛",昂首而卧,栩栩如生,历数百年不锈不斑。1953年重修铁犀卧座,1993年为其修葺了台座并重建了犀亭。因此,茶陵又有"犀城"之称谓。
Four
茶陵的城墙——南宋古城
简介
湖南有句很有名的民间谚语:"茶陵的城墙,安仁的城隍"。"茶陵的城墙"指的就是茶陵的南宋古城。如今,"安仁的城隍"已不复存在,而茶陵南宋古城基本保存完好,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
200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保护文物。
2004年,被评为"湖南百景"景点之一。近年来,茶陵县加大古城保护开发力度,先后投资修复了古城墙484米,修建了迎湘门城楼和古城角楼等景点。
Five
醉美洣江风光带
简介
茶陵洣江环流风光带是茶陵县一条重要的城市环线和城市风景线,起止云阳山北门仙人湾至下东乡小车村,全长17.9公里。截止目前,一期工程西起云阳山北大门,东至茶陵大桥已竣工,全长约4.79公里。
Six
文化历史——洣江书院
简介
洣江书院创建于公元1504年(明弘治17年),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书院位于茶陵州狮子山(现湖南省茶陵县第一中学校园内)、文江和洣水之滨。书院旁建有“吸秀亭”,与云阳山的“吸秀园”遥相呼应。最初书院有21间房舍供学子藏修,是茶陵历时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官办书院。书院建筑系仿古风格,采用中轴递进,左右对称的空间格局,内设主敬斋、行恕斋、修德斋、大讲堂、大成殿、御书楼、崇道祠、山长室等,共计房舍二十一间。
历代书院的山长都是名望之人,或知州或名儒,清末状元萧锦忠,翰林曹诒孙、经师尹学周、廉吏尹占寅等数十位先贤,都曾在此执教,为国家培肓了大批济世良才。
书院在延续茶陵文化风气、培养经世人才、促进道德教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Seven
红色政权——工农兵政府旧址
简介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是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诞生地。它位于茶陵县城关镇前进村三角坪,原系南宋至清代的州(县)署衙门,始建于南宋中叶之末,占地面积1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975平方米。内有头门、仪门、牌坊、大堂、二堂、三堂、廨舍、内宅、后花园等,它们依次排列。两厢房舍一一对应,内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青砖灰瓦,圆柱方檩,画栋飞檐,高耸马头墙,属于徽派建筑风格,充分展现了中国建筑艺术和东方审美艺术之美。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是全国红色旅游30条精品路线第8条中的重要景点。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第二次攻克茶陵县城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此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毁于战火。
2016年12月,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Eight
屹立百年——东门塔
简介
笔直塔位于洣、茶二水合流处的茶华山麓,因其塔形似毛笔而得名,因与茶陵古城的东门隔江相望,故又名东门塔。系清嘉庆八年(1803),时任茶陵知州的高士桂、谕士民捐建。塔高24.5米,底围28.2米,占地57.18平方米。塔成六方形,为七级空心浮屠,多层有石雕纹窗,檐牙高啄,全系粉红石料结构。底层有一拱形门洞,门楹上镌“云洲一柱”四个大字。沿门而进,内有螺旋式石级扶梯,塔顶檐角各挂一铜铃,遇风即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笔直塔、南宋城墙、南浦铁犀是茶陵县保存较好的“三大古迹”。虽久经风雨,仍巍然屹立,登高望远,茶城风光,尽收眼底。